Monthly Archives: 十一月 2013

冒烟测试与BVT测试(转)

现实过程中,经常提到冒烟测试与BVT测试,许多人经常并且将其等同,在实际操作应用中,这样做并没有太大问题,而实际两者间是存在区别的。最近反反复复遇到人提问这个问题,在此就该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冒烟测试

关于冒烟测试,起源与微软,和微软一直提倡的每日build有很密切的联系。具体说,冒烟测试就是在每日build建立后,对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简单的测试。这种测试强调功能的覆盖率,而不对功能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从这一点看和所谓的“接受性(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执行的频率和被测的版本不同。

  冒烟测试一术语源自硬件行业。对一个硬件或硬件组件进行更改或修复后,直接给设备加电。如果没有冒烟,则该组件就通过了测试。类似的如果冒烟测试没有通过,那么这个build也会返回给开发队伍进行修正,测试人员测试的版本必须首先通过冒烟测试的考验。

  冒烟测试:

  就象生产汽车一样,汽车生产出来以后,首先发动汽车,看汽车能否冒烟,如果能,证明汽车最起码可以开动了。说明完成了最基本的功能。

  冒烟测试一般用于每日构建(Nightly build),构建服务器首先从CVS服务器上,下载最新的源代码,然后编译单元测试,运行单元测试通过后,编译可执行文件,可执行文件若可运行,并能执行最基本的功能,则认为通过了冒烟测试,这时,构建服务器会把程序打包成安装文件,然后上传到内部网站,第二天一早,测试人员来了以后,会收到构建服务器发来的邮件提示昨晚是否构建成功。若构建成功,则测试人员进行相关的功能测试。所有这些功能的完成,一般是靠编写脚本完成的,目前比较常用的脚本有TCL,Perl,Python及功能弱弱的批处理。用这些可以完成系统的每日构建。

简单的说,就是先保证系统能跑的起来,不至于让测试工作做到一半突然出现错误导致业务中断。目的就是先通过最基本的测试,如果最基本的测试都有问题,就直接打回开发部了,减少测试部门时间的浪费。

BVT测试

BVT(Build Verification Testing),验证一个软件版本是否符合最基本的要求,是否存在重大问题。

在项目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个版本(每天都产生版本),测试组需要对每一个版本都进行一个最简单的验证,以确认u重大的问题,这就是BVT。

如:冒烟测试通过,该版本能够安装运行,但是其中主要功能在该版本中出现了问题,则视为BVT失败。这个时候因与冒烟测试相同的处理方式,尽快反馈给开发组,让其修改,避免因为代码量增多,不容易定位问题。

做BVT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只验证最主要的功能;

2、提取的测试用例,优先级一定搞,数量一定少,执行时间要短;

BVT的测试用例的数量及筛选可以由整个项目组确定。

对比冒烟测试与BVT测试:

冒烟测试相当于,验证汽车的发动机是否能够发动,而BVT则是在发动机能够发动的基础上,验证是否能跑动、是否能够刹车、能否换挡等基本功能。

所以冒烟测试与BVT本质上还是有差别的,而现实许多项目组操作过程中也没必要区分这么细,可以把二者合二为一,都成为BVT或冒烟。

以上仅本人愚见,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本文出自 “探索之家”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starpoint.blog.51cto.com/968349/642122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软件测试 | Leave a comment

DHCP详解-需要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

DHCP DHCP 是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分配协议)缩写,它的前身是 BOOTP。BOOTP 原本是用于无磁盘主机连接的网络上面的:网络主机使用 BOOT ROM 而不是磁盘起动并连接上网络,BOOTP 则可以自动地为那些主机设定 TCP/IP 环境。但 BOOTP 有一个缺点:您在设定前须事先获得客户端的硬件地址,而且,与 IP 的对应是静态的。换而言之,BOOTP 非常缺乏 “动态性” ,若在有限的 IP 资源环境中,BOOTP 的一对一对应会造成非常可观的浪费。 DHCP 可以说是 BOOTP 的增强版本,它分为两个部份:一个是服务器端,而另一个是客户端。所有的 IP 网络设定数据都由 DHCP 服务器集中管理,并负责处理客户端的 DHCP 要求;而客户端则会使用从服务器分配下来的IP环境数据。比较起 BOOTP ,DHCP 透过 “租约” 的概念,有效且动态的分配客户端的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FreeBSD, Linux, Windows, 操作系统, 计算机应用 | Tagged , , , , , | Leave a comment

关于DFS的简介-分布式文件系统(Distribution File System)

【问】什么是DFS?     【答】在大多数环境中,共享资源驻留在多台服务器上的各个共享文件夹中。要访问资源,用户或程序必须将驱动器映射到共享资源的服务器,或指定共享资源的通用命名约定 (UNC) 路径。例如:     \\服务器名\共享名     或     \\服务器名\共享名\路径\文件名     通过 DFS(分布式文件系统),一台服务器上的某个共享点能够作为驻留在其他服务器上的共享资源的宿主。DFS 以透明方式链接文件服务器和共享文件夹,然后将其映射到单个层次结构,以便可以从一个位置对其进行访问,而实际上数据却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用户不必再转至网络上的多个位置以查找所需的信息,而只需连接到: \\DfsServer\Dfsroot     用户在访问此共享中的文件夹时将被重定向到包含共享资源的网络位置。这样,用户只需知道 DFS 根目录共享即可访问整个企业的共享资源。     DFS 拓扑从 DFS 树的根目录开始。位于逻辑层次结构顶部的 DFS 根目录映射到一个物理共享。DFS 链接将域名系统 (DNS) 名称映射到目标共享文件夹或目标 DFS 根目录的 UNC 名称。当 DFS 客户端访问 DFS 共享文件夹时,DFS 服务器将 DN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Windows, 操作系统 | Tagged , , , , , , | Leave a comment